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暑期实践】“十年”访谈第二站:追求自由,为自己而活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 时间:2018-07-04 访问量:

2018年7月3日下午四点,3522集团新网站暑期实践“探究九零人十年奋斗轨迹,指引新一代未来成长方向”实践队再次全员出动到达访谈第二站。本次访谈主访人郑瑞瑞,访谈对象是3522集团新网站小贝吉他私塾张老师,访谈围绕他由机械自动化专业学生到吉他私塾的音乐人的转变展开。

把兴趣当成一生事业,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磨练技术,门外汉不差过专业人。

张老师,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接触吉他,毕业之后在3522集团新网站工学部自己创办了吉他私塾,成为一名吉他老师以及自由音乐人,以年轻的心态追寻自由和乐趣。

自由:“我”想要的生存方式

朝九晚五和稳定的“铁饭碗”,是充斥在张老师童年和少年时期里大人们对美好生活定义的图景。但张老师向往的不是稳定,而是自由。自由在张老师眼中,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选择自己创办吉他私塾,意味着不稳定,和一个无法预计的未来。但张老师认为,他的选择最好的一点,是他知道他的每一天都在为自己而活

大学:用来蜕变的时光

说起大学,张老师承认自己不是一名学霸。他认为,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步入社会后并没有很大的用处(除非是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他认为在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人生态度对待各种事物的方法方式自己的思维方式

虽然在学业上“只求不挂”,但张老师每天将空余时间的百分之七八十花在练吉他上。正因为如此,一个大学才从零开始学习吉他的“菜鸟”,在大学毕业时,他作为吉他老师的能力已经受到他当时兼职的吉他培训班的老板及学员的认可。可以说,他的坚持和勇气铺设了他通向自由的道路

友谊:难得也难忘

张老师与大多数大学同学关系并不好,这更显得那个唯一聊得来的“知己”的可贵。一起吃饭、喝酒,一起上党校学习班,一起吃烧烤、聊天……每一天的点滴普通生活就像空气一样早已习惯,只有在毕业以后,在两次见面相隔六年时,才能体味出这寻常之中的难得和珍贵。

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步入社会首先要养活自己,只有生存得到保障才能追求更高的生活。

将兴趣当做生活,面临生存的压力,喜欢很可能变质。张老师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把兴趣所在当成爱好发展,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但他仍坚定地说:“可能选择其他的路更好,但是选择自己的路,努力地走下去就是唯一的原则。

磨合:相处之道

曾想过浪迹天涯,遇到了她,便停驻安扎。

“她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完美妻子”,但仍会有争吵和矛盾。

张老师说,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碰撞难免,但无论是夫妻两人的相处还是同学之间的相处,磨合都是其相处之道。有些事情能忍让就忍让,不要太计较。

最后,张老师演奏了他创作的与妻子一曲定情的作品——《张三的情书》。

一辈子太短,只愿我们都能自由的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