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两天奔波两个城市六个实践地,旅途可以说很劳顿了,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作为武大的莘莘学子,身上洋溢的青春朝气着实让我十分感动。“撸起袖子就是干”,7月11晚上队员们便赶火车前往第三个实践城市安顺,在12日早上草草吃了早饭就乘车前往最后一个实践地点:贵州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标杆和样板——黄果树。
队员们先是参观了黄果树的规划展览馆。展览馆以景区 “天赋山水”为原点,以“景区规划”为核心,逐层解读景区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脉络,讲解景区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通过瀑布、山水、轨道车、湿地公园等特有元素,打造了独一无二的黄果树符号。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内全部使用低耗能LED节能灯;通过集中控制系统,使展馆实现低耗能低碳管理运营;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原有特色,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实现了展馆的持续节能。
队员们接着先后赶往黄果树陡坡塘景区、天星桥景区和大瀑布景区,领略了宽110米,瀑声震天的“吼瀑”的壮观,感受了天星桥集石、水、山、根、藤、洞、瀑等喀斯特景观之大成于一体的天然“童话世界”的无穷魅力,对高77.8米、宽110米、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黄果树大瀑布的宏伟气势更是深感震撼。
队员们在景区之间辗转的过程中注意到,为了降低景区的碳排放,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提升黄果树景区的品质和内涵,黄果树发展了新能源的绿色交通。同时在黄果树辖区内积极倡导绿色交通方式,发展新能源公交系统,减少进入黄果树核心区的车辆,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高限度,从而保护好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黄果树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前提下,大力实施文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目前已经实施了一批景区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其中,在2015年耗资数亿启动建设了黄果树国家公园,通过景观改造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正不断增加。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显著并且特殊的生态文化、美学、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它不仅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了湿地的服务功能,还可以提供给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等服务。黄果树国家公园的启动建设是黄果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很大的措施,也是很大的一个亮点。
黄果树可以说是贵州的一张名片,在关于黄果树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做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黄果树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的两条底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文章,推进黄果树旅游区大发展、大跨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使景区的生态和品质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最后想说,远行之人就要归家——我心心念念的武大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