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暑期实践】创新发展核工业,同心共筑中国梦 ——记3522集团新网站核之心•系天下实践队实践活动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 时间:2016-08-20 访问量:

(记者:高翌文 编辑:葛镥榕)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就与人口、粮食、环境、资源被列为世界上的五大问题。在能源日益贫乏的当今社会,发展新能源和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其中,核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正值中国核工业创建六十周年,3522集团新网站核之心·系天下实践队来到北京,深入了解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安全与核能研发技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社会对核能发展重要性以及核安全的认识,普及民众能源枯竭的危机感与珍惜利用能源意识。

一、专家讲座

8月9日上午,实践队员与之前约好的青海省核工业221厂的老专家邢鹏翎见面,邢爷爷是我国原子弹和氢弹弹头的设计者之一,为我国核工业的研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简单寒暄之后,讲座正式开始。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自己的科研之路。我国的核工业是在建国之后创建发展起来的,当时研究条件非常艰苦,专家学者们硬是靠着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用智慧和汗水铸成了这一伟业。

邢爷爷自豪地讲道第一颗氢弹的定型设计图就是由他设计的。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大学生要有远大的追求,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做一个踏实的人。在讲到中国梦时他说,大学生要铭记两弹一星精神,将其与中国梦相结合,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多读书,多思考。最后队员们与老专家交流提问,气氛和谐热烈,老专家也一一认真回答。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很快便结束了,但相信老一辈科学家身上认真严谨的态度,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将会一直留在队员们的心中,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指导我们前行。

 

二、采访与问卷调查

为进一步调查民众对核能及核电站了解情况,8月10日,3522集团新网站核之心•系天下暑期实践队各小队分赴北京市不同区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活动。四个小队分别前往金融街、大学城、胡同、西单四个地点。调查主要以采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在街头调查采访过程中,队员们选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调查对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的人对于核能及核电站的看法有较大差异。一些儿童或是老人,对于核能以及核电站的了解较浅,仅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介有所耳闻,并不明白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或安全性能。在对大学生和中年人的采访中,不同教育程度的人表现也有区别。一些学习文科的学生,面对问卷上的问题甚至都会有些不知所措,而理工科出身的人则更加理性客观,表示认同核能发电的居多。

 

三、中国核工业创建60年成就展

8月11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值中核集团第二届核科普开放周的活动时间,队员们满怀期待地开始了参观。

成就展分为四个部分,通过大量珍贵照片和文字,对六十年来中国核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展示和回顾。第一部分领导关怀•星耀中华展示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工业建设和发展的关怀、功勋卓著的核科技探索者和建设者以及核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第二部分兴核强国•扬我国威主要展示“两弹一艇”成就及“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第三部分和平转民•造福于民介绍核工业进入军民结合的新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核电建设、核燃料产业转型升级及辐射在大众领域的广泛应用。第四部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重点展示科技创新及核安全成就。

 

四、参观反应堆

8月11日下午,队员们又来到了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反应堆所在地。实践队依次参观了中国实验快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和中国先进研究堆。快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主力堆型,前沿技术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从“七五”就开始了研究,现已实现并网发电。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大家对3座反应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由于知识储备还不够,难以更深刻地理解,但相信日后学习相关知识后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参观串列、回旋加速器

8月12 日上午,实践队伍来到了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实验室。讲解员在控制室利用大屏幕向大家介绍了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该工程以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原有的串列加速器为基础,增添了一台质子加速器及靶源系统,用以产生放射性核素,于2013年完成安装,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介绍完之后,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加速器大厅近距离观看质子加速器装置。作为世界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加速器,整个装置非常庞大,周围有各种注入及粒子输出口。该加速器可以实现一器多用,双向引出的设计使其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该装置在国防核数据测量、新核素的合成和研究、核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参观完质子加速器之后,老师带大家来到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该装置和高中物理关于粒子加速的原理相同,体积很大。尤其是中间电极所在部位是整个装置最粗的部位,原因是电极所带电太大,所以绝缘体做的特别厚,防止被击穿。在串列加速器的后面,分了许多管道,不同质量或电荷量的粒子被分向不同实验室,用于航空航天或者核物理研究等。

 

六、队员心得

四天的时间里,队员们通过一系列的参观采访讲座等活动,充分了解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知晓了普通民众的核知识掌握情况。此次实践活动必将对队员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激发对自身前途与价值定位重新思考。

 

高翌文:历时四天的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但实践留给我的远远没有完结。在队伍里我还担任新闻稿的撰写,四天里自己的写作得到了锻炼。同时,眼界变得更宽更广,充分认识到核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论是核能、核武器还是核技术,中国都急需要大力发展。解决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保卫家国天下都与核息息相关,包括日常生活也与核紧密相连。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核”必将与我们每个人在一起。

陈新:实践之前,本来认为很长时间在我对相关知识的不断汲取中飞逝而过,意犹未尽的感觉分外强烈。这短短的几天对我今后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影响极大。理论知识再牢固也不如亲身实践之后的感知强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今后学习、工作中我也会加强对实践的付出,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工作。近年来,中国的核工业特别是核电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其相关技术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日后从事核工业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作为未来一定会要走出学校的我来说,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作为。

丁佳龙: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街头调查采访活动。虽然调查早已结束,但它带给我的感悟还是在心中回荡。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历练了我们与陌生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收获了些许采访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在核知识普及宣传方面的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现今的中国,随着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核电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有着其他新能源无可比拟的优点,符合我国发展要求。但由于“谈核色变”这类问题的存在,中国的核电项目发展一直受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及核常识势在必行,并且力度需要持续加大。如此,未来的中国才有可能摆脱能源的桎梏,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董毕承:这次实践给我另一点深刻的感想就是,在课堂上,老师传授我们学的理论知识,有太多是抽象的东西,不经过实践,不易于理解和把握。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正是我选择参加本次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人想要在走出象牙塔,跨入社会后有所作为,那么现在就得学会自觉主动去求知,敢于去探索钻研。要敢于去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温室里的花朵,前人栽的树下的乘凉者,是注定不会有所作为的。

总结本次实践,我觉得受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更了解到了该如何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我国核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更是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次实践对我以后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后,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刘礼杰:要想使我国的核工业事业传承不息、蓬勃向上,自主研发才是最为根本和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的核动力事业,尤其是核电事业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的开发、核电站反应堆退役处理、核废料的处理与利用,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问题绝不能依靠引进来解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核电大国不等于核电强国,仅有核电这一枝独秀无法真正提高我国核工业的整体水平。  回首我国的核动力事业,核动力先辈们任劳任怨,在三线山区中顽强拼搏,研发了我国自己的核动力装置。如今的我们有着今非昔比的条件,应该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减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丁志扣: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们仍要去思考,去回顾这次实践活动,从中去获得更多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次实践,我对核工业有了初步了解,虽说我不是核电专业的,但是能够开阔视野,发现自己的不足便已足够。我们更加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这对我们将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有很大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感觉到了工作人员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自豪之感。邢爷爷也将“两弹一星”精神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我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自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邢斌:此次,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参观中国原子能公司。中国原子能公司是国内一个规模颇大的核工业基地,所以这次能在这转个一圈,也是非常幸运的哟~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勇于献身科学,兢兢业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种种事迹,在这里,我也想表达一下我对他们的赞美与崇敬。中国正是由于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才能慢慢发展起来,同样如此,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也必定会因为同样的一批有志向的年轻人而更加辉煌。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祖国核工业发展的迅速,也可以感受到核工业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更可以感受到国家历届领导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之高。核工业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将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其在未来的发展也必将拥有无限的潜力,因此,我们要想真正的崛起,真正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必定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核工业的发展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诚如成就展最后的《甲子赋》所言:“看今朝,核能璀璨,美丽中国......时光荏苒,几代青春拳拳赤子心;继往开来,前贤后昆悠悠报国情。登高远望,更知任重道远攻坚难。”六十年的成就辉煌,作为熠熠生辉的历史记忆,已深深地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创新发展核工业,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