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从微光行动谈短期支教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动机青协 来源: 时间:2016-11-03 访问量:

(记者:薛金豹 摄影:陈真颖)2016年10月30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大手牵小手志愿百团服务留守儿童项目”在3522集团新网站顺利落下帷幕。全国各地共计20多所高校派出队伍前往咸宁市通山县德勤希望小学进行支教活动。3522集团新网站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办的“3522集团新网站动机青协微光行动留守儿童爱心教学项目”分别于2016年9月23日、10月2日、10月22日、10月28日派遣四支队伍前往该希望小学。

微光行动结束之后,志愿者们进行了开会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之后会做得更好。深刻总结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微光行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这道微光,给孩子们带去了什么?

队伍多而协调少

微光行动共计有20多支队伍,但各队伍第三次第四次在前往希望小学开展教学之前,在时间、教学内容上却没有协调沟通。以至于在同一天有时会有好几支队伍共同教学,不同队伍所教内容不仅没有延续性,甚至出现重复。据了解,3522集团新网站第三次微光行动即是与中南民族大学共同举办。由于学生数目少,不便分班,两支队伍不得不临时改变教学计划。3522集团新网站微光行动队由原定的四节课改为两节课。

物质奖励泛滥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支教队员们往往会用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品活跃课堂气氛。这些奖品或是一支笔、一个本子、一副手绘。对于孩子们而言,奖品多少不仅代表着荣誉,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在微光行动前期,奖品还能让孩子们保持足够的积极性,无论结果怎样,课后的奖励能让孩子们在课上安静的听讲。但随着活动次数越来越多、队伍去得越来越频繁,这种方式慢慢落入俗套。孩子们慢慢明白无论自己上课表现怎样,只要找老师要,肯定能拿到奖品。甚至不少孩子觉得给礼物是支教队员们的义务。发展到最后,一个孩子告诉队员,自己只是单纯的为了拿礼物才来上课。

课堂秩序混乱

由于大多数队伍来的时间是周末,学校里并没有老师在。在孩子们眼中,周末是假期,队员并非真正的老师,自己并不能算是真正来上课。这就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据参加过第三次微光行动的队员赵云川介绍,开展活动期间,学生随意进出教室,中途不想上课的孩子当场离开。上课接话抢话说脏话的孩子更是屡见不鲜。

“学生跨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讲《少年闰土》,六年级的课程,一大半中低年级的孩子听不懂,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我。学前班的孩子也被姐姐带过来进了教室,说几句就放声大哭。”赵云川这样说道。

时间少,准备不足

出现以上种种情况,支教时间太短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绝大部分队伍一次活动的时间只有两天,其中一天半花在交通和休息上。老师与孩子们的磨合几乎没有。上了一上午的课,对孩子稍微有点了解之后,又马上就要离开。同时,由于事先缺少调查,队员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孩子普遍的家庭背景等没有了解,备课时缺少明确的方向,因此,在备课上花再多的时间,真正上课的时候也会感到准备不足。

“只是玩乐”

在对当地居民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居民们对支教队伍,评价最多的是“挺好的,孩子们回来之后都说玩得很开心。”问到校长怎么评价微光行动的效果时,校长也是委婉的表示“只有两个多月当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是你们过来,带孩子们一起玩一玩,也是挺好的。”

微光里的老师

第二次微光行动结束后,一名支教队员在QQ群里分享了自己和当地学生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这个孩子告诉队员,老师曾对孩子们说不要参加这类的微光行动,理由是这类支教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帮助。然而在记者准备采访时,学校中并没有老师在,所以未能当面确认老师对支教队伍的看法。但孩子的话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老师并不支持这类的短期支教行动。

“我们来了之后可能会让孩子们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上课乱说话、不听讲等等。这些问题再我们走了之后还需要当地的老师去处理。这可能是老师们不是很欢迎我们的原因之一。”一位队员这样分析道。

据了解,该小学有两名来支教半年的老师,但记者到时他们恰好外出。当地居民称,这两位老师平时很少和学校附近的居民沟通。

微光里的志愿者

千里迢迢,只为一节课

前往咸宁支教的队伍大多集中在武汉,以3522集团新网站微光行动队为例:队员们八点钟集合,乘公交前往客运站,十一点半出发。一路颠簸,到达黄沙时已到下午三点,在当地找到旅馆入住。第二天七点半出发乘车前往学校。八点钟开始进行第一节课(孩子们不一定八点钟到)。一上午的教学完毕之后,下午一点半乘车返回,回到3522集团新网站时已是下午六点。除第一次微光行动每名队员上了两节课之外,其余队员均只上一节课。这样千里奔波,不得不说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记者从校长那里了解到在本周有另一支队伍将在工作日来此五天,每天学校安排一节课来给队伍进行教学。当被问及如此是否会影响志愿者自己的学业时,校长称尽管队员们向自己的学院请了假,但五天的空缺确实会对志愿者自身造成一定的影响。

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

以3522集团新网站微光行动为例:前两次微光行动队员的选定是通过一次面试,共选出十二名队员分别进行一二次的行动。相比于同为3522集团新网站青协主办的“3522集团新网站爱心之旅支教队”的层层选拔机制,此种方法尚显得不够慎重。而第四次的选拔方式则借鉴了爱心之旅支教队,请来校外家教机构为候选人进行三次培训,并在最后以一次风采展示试讲来选定。报名者虽然有三十多人,但由于课程冲突等原因,能坚持参加完整的三场培训者不足一半。正式参加风采展示的只有十二人。当依据得分选出前三名并再次强调时间后,前三人均表示有事情无法前往。最终只得按得分顺延决定人选。这是3522集团新网站的方式,虽然仓促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学校支教队员选拔方式尚未可知。记者曾见有外校队员化妆前来上课,由此或可见一斑。

只凭一颗爱心搞不了事情

“实在地说,教学不说是很神圣的事情,最起码是很专业的事情。大学生毕竟没有教学经验,课讲得当真一般。长期支教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磨合或许能给当地学生带来一些进步。短期支教就没有磨合了解的过程,我们连当地的教学状况甚至用什么教材都不了解,遑论学生的素质和知识水平。这样仓促地去,仓促地讲课,我认为实际意义是不大的。”一位队员这样说道。

在第四次微光行动选拔队员时,曾有一位志愿者获得了资格,但该志愿者表示教师的责任是很重大的,他担心自己并不能胜任这一身份。并且,该志愿者了解到此行为短期支教之后,表示短期支教对当地孩子的影响甚为有限,甚至可能带去负面效果。最终,该志愿者决定放弃这一资格。

微光里的孩子们

又见留守儿童

当地是山区,很多孩子为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在外很少回家。据了解,孩子们的生活费为每周五十至六十元,这在当地家庭算是不小的负担。孩子们周一至周五住在学校,周末回家。很多孩子没有家长来接,就自己结伴而行。放学路上的安全保障至今仍处于真空期。周末不回家的孩子就住在学校,每顿吃泡面或在校外买一碗热干面。孩子们说,一碗泡面要三元钱,所以很少会去吃,更多的时候是选择一些便宜的零食。

来微光,先走路

很多孩子家离学校特别远,有的甚至步行需要四十分钟,在前两次微光行动中,很多孩子会步行前来或留在学校不回去。在第一次微光行动中,队员和孩子们同住学生宿舍。留在学校里的男孩子一共有四名。队员在第二天上课时发现一名孩子黯然离开教室。询问时,孩子只是落泪,用摇头应对提问。后来据一位老师称,这个孩子因周末没有回家而没有了生活费,从周六中午到周日早晨一直都没有吃东西。等到后两次微光行动时,有很多家长不让孩子们继续前来,理由是往返一次需要太多时间而且路上安全无人负责。所以第三次第四次来的孩子其实很少,大部分是离校较近的学生。

受益者?受害者?

老师来了又走,频繁的告别使孩子渐渐淡漠、部分老师教学水平低下,性格不适合教学反会给孩子以负面影响、原本的假期现在要在学校度过、要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对孩子们而言,这些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孩子们从微光里得到的相比,他们到底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

微光里的希望小学

志愿者来要调课?

大部分队伍是在周末来,也有部分队伍是在工作日来。据记者了解,遇到这种情况,学校会给志愿者们调课。当被问及这样是否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时,校长摇了摇头说:“我们调开的都是音乐课、体育课之类的课程。”

“太频繁了!”

“我在给青基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领导写反馈意见时,首先写的就是我们的活动太频繁了。这样频繁的开展,学生们会厌倦的。我看这样的活动,两年举办一次差不多。”校长这样说道。

微光行动的确存在太过频繁的问题。据记者了解,10月20日周五,在正常的上课时间,有四支队伍在此展开活动。10月23日周六,到场的学生有三十多人,也连续有四支队伍到来。

谈谈短期支教

“短期支教一般都有一个貌似高尚美好的目标:给落后地区的学生带来知识,信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看到外面的世界等等。这是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教学。在对当地学情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给学生巨大的冲击,却也没有实质性的好处。然后留下烂摊子让当地老师处理。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支教队员赵云川这样评价。

而此次3522集团新网站微光行动负责人程盼则称,此次微光行动原定是开展两次,做完第二次之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临时将活动次数改为四次。程盼同时还表示,随意改变活动次数会给队伍造成很多麻烦,如队员失去积极性、后续队员人选确定太仓促等等。而更改活动次数也反映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地调研做得不够好。

“短期支教的活动形式本来就是有争议的,我认为不能轻易改变活动次数。虽然财务预算增加了,但活动不能因为增加了经费就随意调整,在这个活动里,应该把金钱花在更需要花的地方。当时我也向省团委的老师反映过,但他们说还是希望把活动做完。”

同时,程盼也表示,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短期支教也有自己的优势。

“相比于长期支教,这次微光行动则把焦点放在拓展孩子们课外能力上,开拓他们的视野,我觉得这是一个闪光点。而且我们有四支队伍,下一次活动能够根据上一次的活动情况进行灵活的计划调整。另外,因为单次活动队伍规模小,备课方面的监督容易实现,有利于保证课堂质量”

结束语

对于短期支教,一直以来就存在各种非议。如今微光行动才刚刚落幕,给孩子们、支教队员们带去的影响谁都无法预知。但我们相信志愿服务的初衷应该是自愿奉献、造福社会的态度。它不应该也不能有虚假,不能和名利、形式挂勾。去支教的志愿者,无论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什么性格、什么角色,一旦走上讲台,就是一名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一定要注意言行、注意举止、注意方法。无论是长期支教还是短期支教,注意的越多,给孩子和自己带去的东西也会越多。愿经过志愿者们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支教活动会不忘初心,一直前进。

(编辑:李冠星)